李建群逝世的消息,令人意外。她应该是典型的岁月美人,似乎没有大红大紫过,回忆起来却是形象清晰且气质独特的女演员。如今夸赞某位经典角色形象会说“从此小说里XXX就有了脸”,大约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演员,可惜如今越发少了。
李建群除了演员身份,另外一个为她赢得“才女”称号的便是她的服装设计身份。
△电视剧《唐明皇》截屏
△李建群为电视剧《唐明皇》手绘的服装设计图
她早年学习芭蕾舞,一次练功时将腿摔骨折的,不得不中止了舞蹈生涯转而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当时是年,可以说是十分励志了。而后她在兰州军区文工团,主要做的是舞蹈服装设计,早年的报道提到她担任服设的《吉庆鼓舞》《夙愿》在全军获奖(不过我没找到相关的图像资料)。
年她参与了电视剧《唐明皇》和电影《杨贵妃》的服装设计工作,两部片子分别获得了中国电视和电影奖项中的服装奖项。不过这两部戏是套拍的,实际上可以被算作同一个作品。
△电视剧《唐明皇》和电影《杨贵妃》中的相似造型
△电视剧《唐明皇》和电影《杨贵妃》中的相似造型
在不少追忆李建群的报道里将这些称作“难以超越的顶级设计”,其实是有所夸大的。她对于如今很多观众而言,更多的只是怀旧滤镜下的一位竟然还能做服装设计的女演员,既不是盘点古典美人时的“第一梯队”,也不是古装设计里让人憾恨的作品。人们最后一次渴望她的设计,似乎是在年的一篇《网友力挺李建群设计新红楼造型》报道里。
△当时的新闻
不过这个可能性本来就不大,只算是当年翻拍《红楼梦》这个热门话题下溅起过的一个小浪花。就像李少红与叶锦添的组合一样,李建群担任服装设计的作品导演基本都是陈家林。
但李建群的服装设计之所以可以拿奖,自然也有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今我们对于古装剧的要求,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往往都希望它们尊重历史、务求还原。不管能不能做到吧,至少宣传的时候得这么自夸,有时候看这些古装剧的官方微博,还以为这不是古装剧,而是什么在线国学课呢。但在李建群的那个年代,也就是90年代初的时候,这些要求都是不存在的。
李建群令人印象深刻的服装设计作品主要集中在唐代题材的影视剧:《唐明皇》《杨贵妃》还有《武则天》。她为此也多次前往敦煌、西安等地临摹壁画、查阅古代服饰资料,但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对着这些资料照葫芦画瓢反而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工作,如何通过服装设计来体现角色形象才是具有艺术高度的目标。所以当时的影视剧作品,不仅仅是李建群,大多数服装设计遵循的都是这一思路。那么她去翻看的历史资料就没有意义了么?当然是有意义的,她的很多设计里都有历史形象的影子或元素,大约可以算作设计的养分了。
△电视剧《唐明皇》截屏
△《唐后行从图》局部
△电视剧《唐明皇》截屏
△阿斯塔那出土《舞乐图》局部
最终,李建群的设计未能构建一个真实的大唐,却创造了一个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大唐。
她的服装款式几乎都是以《簪花仕女图》为原型,装饰华丽的抹胸,轻盈半透的薄纱大袖,以及高耸的发髻和夸张的首饰花朵,这些在后来几乎成为了唐代古装剧的标准配置。
△电视剧《唐明皇》剧照
△《簪花仕女图》局部
△电影《杨贵妃》剧照
△电视剧《唐明皇》截屏
从考据的角度来看,这不严谨,但从艺术的角度去看,李建群无疑是成功的,后来者虽然以她的设计为蓝本,但或许功力不足,也可能是生不逢时,大多没有达到她的高度,反而成为了令人诟病的唐风古装陷阱。
唐风女装必备抹胸长裙,也就是汉服圈乱叫的“诃子裙”,这个定式直到年《大明宫词》的出现才被打破。从此唐风女装定式去掉了抹胸,将腰线提到了胸围,也就是汉服圈命名的“齐胸襦裙”,开创了另一个时代。(齐胸襦裙相关推送见《齐胸襦裙是唐朝的、朝鲜的,还是电视剧的?其实提问也是个技术活啊!》《「齐胸襦裙」的历史根据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汉服”溯源》《「齐胸襦裙」争议声中的一百种还魂姿势
“汉服”溯源》)
△《大明宫词》剧照
《大明宫词》里,抹胸裙已经比较少见了,对比出现时更多作为了带有高阶意味,年长或者礼服,抹胸上的装饰也不再被突出。
这里不变的内核,也就是李建群那代人早早便发现了的,古装剧创作迎合观众心理,远比还原历史更重要,只是观众的趣味会变化,所以老剧除去怀旧滤镜往往显得简陋而俗气,观众虽然会呼唤“复刻”,但真的去这么做了,骂声最大的也是他们。而如今的考据风,也不过是一个观众趣味而已。
年潘迎紫的《一代女皇》十分轰动,唐代题材一时间成为了宠儿,直到90年代上半叶,相关的古装剧非常多,服化道各有特色。港台地区的服装造型,很有“戏味”,不少还有“和风”,所以去做一个属于这个唐代风格还是很不容易。尽管没见过什么对于李建群的深度访谈,但是从她设计来看,应该是一个很有想法并且很坚定的人。
△《一代女皇》剧照
△《唐太宗李世民》截屏
《大明宫词》的那个时候,李建群参与了另一部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拍摄和服装设计工作。她对于如今的观众而言,最为深入人心的角色“容妃”也是出自于这部剧。
年前后清代题材的影视剧大火,逐渐做成了一个规模市场,从古装言情到历史传奇,统统可以往里面塞,服化道基本也已经定型了。《康熙王朝》的男性角色比较多,在服装设计这个话题里就不如女性角色突出的影视剧来得瞩目,所以在一些怀念文章里就很少提到李建群在这部剧里的服装设计。
回忆一下就会发现,在当年那么多清代题材影视剧里,《康熙王朝》的服装设计是十分鲜明的。它没有走《还珠格格》的风格,也不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路线,甚至与兄弟系列《雍正王朝》比也不一样。虽然清宫剧在服装考据上会犯的错,它也没有落下,但它在很多细节上跳出了程式,可以看到李建群自己的一套理解和坚持。
△电视剧《康熙王朝》截屏
她照样是分不清旗装和汉装,但她却没有让所有的格格顶着一块黑板式的旗头出现,而是选了比较“传统”的少女造型。这部剧里的旗头大量都是用假发包去做的,这在如今是很常见了,但在当时是很罕有的。民族的部分用皮草去营造粗粝的质感,喀尔喀部的“牛角”做得并不还原,但努力去做出了独特的风情感,这对于剧情氛围的烘托很有帮助。帽子添加了以往清朝剧没有的细节,有的是没有意义的,像凉帽并不需要多扎那一圈,有的明显是翻了资料但年代上有错误,像加了穗子的瓜棱帽。
李建群做唐风,雍容而飘逸;李建群做清宫,粗犷而沉郁;李建群还做过汉风,不太出名的《汉宫飞燕》《汉武帝》,便是沉重而古朴,依然是后来许多同类古装剧的蓝本。
△《汉宫秋燕》截屏
△《汉武帝》剧照
她的每个理解都很符合我们对于那个朝代的想象,又或者我们的想象本身就来自于她这样的设计师之手。
因为本号点评古装剧服装设计比较多,就会有人说你为啥总是挑人家考据不考据的毛病。我只能扶额说,我这个号就是干这个的呀,要是改名叫“传统美食”我就挑剧中饭菜香不香了,如果改名叫“服装审美”挑的就是好不好看了。但是如果服装比较有想法,我也是会夸的。但大家对于“有想法”这件事理解不太一样,从我个人的评价角度去看,应该有两个大方向:
第一跳出程式。古装设计往往是层累的,后面的剧很容易就模仿前面成功的同类型剧,就像后来的影视剧服装以李建群的设计为蓝本一样,还有之前《梦回:这场梦,果然很难回到“大清”了!
剧说服饰史》里那样。跳出程式,才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不仅仅是古装设计,其实连现在的国风设计也是一样。
第二规范体系。考据是直接的,却不是简单的,否则顾问就可以把设计的活儿干了。历史能给的信息往往都是复杂的碎片,零散而杂糅,以往我们聊的都是如何正确识别史料,但这其实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将这些整理出符合角色身份、故事世界观的体系,才是比较高阶的动作。
从李建群的作品数量来看,她几乎都是兼着服装设计的工作,和我们所熟悉的专业从事这个的还是有很大不同。她和陈家林的稳定合作,也可以让她获得比较高的拍板权,这也是如今很多服设所无法拥有的。但无可否认的是,她最终的作品是足以媲美专业,并且她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可算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格。
△电视剧《武则天》剧照
有人会说,李建群的作品带歪了古装剧的路线,后来唐代古装剧就跟着跑偏了,也没有什么值得推崇的。不不不,后来者的不思进取是后来者的错,开创者的卓越依然值得夸赞,只不过我们要注意语境,不能因为后面的一路走低就神化了开始的高度。毕竟珠穆朗玛峰不是因为马里亚纳海沟才显得高的。
最后,我觉得李建群的逝世与其他岁月美人的消逝带给我们所不同的感受是——留存于世间的美丽原来有许多种,有的是天赐的容颜,有的是雕琢的才情。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春梅狐狸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最近的文章*
出梅入伏:古人是如何预测酷暑时节?
花盆底旗鞋:清宫娘娘们真的不怕摔倒嘛?
围读服饰史
锦绣南歌:女主角难以相融的多面造型
剧说服饰史
小娘惹:峇峇娘惹题材的影视与现实相差多少?
围读服饰史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我在年出版了一本书,感谢大家的支持
(dog东、dang当支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yfyl/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