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顾问专家:郝吉明沈洪兵王辰吴永宁张先恩张玉奎
主编:江桂斌王春霞张爱茜
参编专家:陈建民陈瑞陈雯高丽荣郝柯黄建凤蒋义国阚海东李湉湉李向东刘国瑞刘倩桑楠邬堂春徐顺清闫兵杨汀郑玉新
图文摘要
本书简介
本书阐述了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关系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的布局、定位和资助项目情况,同时邀请领域专家对于计划资助项目在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来源、演化与甄别,大气细颗粒物的暴露组学,大气细颗粒物健康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细颗粒物组分分子毒理与健康危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全书速览
重要的研究发现:
本书内容主要聚焦在以PM2.5为代表的的大气细颗粒物组分来源、环境暴露,以及大气细颗粒物引起的流行病学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哮喘等疾病)、健康危害机制上。1、PM2.5关键毒性组分识别与鉴定方面不同于传统研究思路,研究人员从已知毒性的污染物结构类型出发,将靶向和非靶向分析相结合,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的疑似目标筛查策略以支持毒性导向的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甄别。北京PM2.5中检出的12种结构类型毒性组分2、PM2.5关键毒性组分溯源方面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方法可在不依赖于目标分析物浓度的前提下,提供含有该元素大气细颗粒物成分来源及过程的特征指纹信息,而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来源解析与示踪手段应用于大气污染研究中。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氮、氧、硫等传统同位素上,培育项目“基于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大气细颗粒物中有害组分来源追踪和环境过程研究”围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细颗粒污染物环境过程与来源甄别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北京PM2.5中检出半醌型EPFRs3、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面(1)医院王辰院士团队基于中国规模最大的呼吸专项队列“中国成人肺部健康队列”研究指出慢阻肺(COPD)已近乎成为中国成年人的流行病,20和40岁以上人口COPD发病率分别高达8.6%和13.8%,有1亿人口患病,是我国成人第三大死因,而PM2.5等空气污染是除了吸烟之外导致这一公共卫生危机的主要因素。(2)哮喘王辰院士团队研究发布了中国成人哮喘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明确指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高达4.2%,而过敏性鼻炎、吸烟、幼儿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病史、父母呼吸系统疾病史、教育程度低与哮喘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在非吸烟人群中,大气细颗粒污染(PM2.5≥75μg/m3)和生物质燃料使用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可显著增加哮喘的患病风险。(3)心血管疾病中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大型前瞻性队列的基线及随访资料,运用基于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模拟建立的中国心血管疾病政策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Meta分析等方法,得出了PM2.5污染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健康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发现,PM2.5浓度降低到年奥运会水平,每年将减少3.1万例冠心病死亡和1.7万例卒中死亡;PM2.5浓度降低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或WHO推荐值10μg/m3,城市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减少.5万或近万,远远超过了我国控制25%的高血压患者或者减少30%的吸烟人群所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PM2.5引发损伤的关键分子路径4、PM2.5污染的健康影响机制探索和暴露人群干预基础研究方面研究发现,线粒体还原型烟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基因表达调控失常是PM2.5引发COPD恶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哺乳动物细胞和动物实验证实牛磺酸和3-甲基腺嘌呤可通过调节这一因素缓解肺气肿症状,针对性恢复PM2.5抑制的肺组织细胞NDUFA1等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有望实现污染区域人群干预以减轻污染所致机体损伤。通过补充B族维生素可防止PM2.5诱导DNA甲基化异常,B族维生素个体干预将有可能成为保护人群少受PM2.5损害的防治手段;膳食补充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对大气PM2.5短期暴露引发的外周血炎症水平升高、凝血和内皮功能异常、氧化应激损伤和应激激素水平紊乱等急性健康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膳食补充鱼油对大气PM2.5污染导致的心血管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出色的合作团医院王辰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等顾问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王春霞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爱茜研究员主编,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陈建民教授、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玉新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主任医师等专家负责组织撰写。参考文献:江桂斌,王春霞,张爱茜.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北京:科学出版社,.3供稿:科学出版社资环分社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华科王琳玲副教团队EST:生物炭诱导As(III)的pH依赖性氧化机制丹麦科大张翼峰团队EST: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北航梁大为团队JHM:阳极氧化协同原位电过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学术招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水管理高等研究中心招CSC资助博士生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招博士生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秦墨涵、魏浩然招环境相关方向博士(全奖)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CR)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申韵课题组招全奖博士两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伟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1-2名前沿快讯全球Top,高被引学者:环境工程领域榜单耶鲁大学JulieB.Zimmerman教授新任EST主编EST家族新增重要成员:ACSESTWater和ACSESTEngineering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炉,环境科学学科85位学者入选!(附名单)环境领域历年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大盘点!最新中科院期刊分区出炉EST和WR位列一区!39个项目获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pzff/1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