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西青果 > 西青果炮制方法 > 正文 > 正文

中国古代内衣发展史抱腹心衣两当诃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17 11:18:40
炎黄子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群体,长期没有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汉文化)领先于世界,文明层次高,科技发展快,文化灿烂,一直到明末,西方国家传教士到了中国还是带着崇拜的心情,对中国的繁华钦慕不已。表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各种成果更是琳琅满目,令人惊羡。这里就衣裳中的内衣(主要以女性内衣为代表,男性的没有那么多讲究和花活),往历史长河中做一些简单回顾。中国文化注重含蓄,内敛。先秦(比如西周)称内衣为亵衣、亵服,意为“轻薄,不庄重”,不适合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礼记·檀弓下》记载,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论语·乡党》里说“红、紫不以为亵服”。先秦亵衣常常类似现在的汗衫。汉朝时,内衣主要形制为帕腹、抱腹、心衣,背部袒露无后片。汉刘熙《释名.释衣服》称:“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帕腹最简单,胸腹部横裹一件布帕而已,抱腹上面用细带子,心衣用鉤肩及裆。内衣上面多绣一些爱情主题,比如“鸳鸯相偎燕双飞”之类。男的就比较简单了,圆领,先秦如此,汉代如此,后来也长期如此,现在也是,哈哈哈。据说“汗衫”一次就来自于建立汉朝的大英雄刘邦。一次战场杀伐回来,发现汗透内衣,戏称为汗衫,于是流传下来。到了魏晋时期,内衣形制为两当,和汉朝的抱腹心衣不同的地方,在于后面有布,前后都遮挡。色彩有了更大发展,常两层,外为织锦,内为衬绵。到了唐朝,女性内衣出现了肩部无带类型,叫诃(hē)子。唐代女性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裙子高束到胸,胸下系条阔带,上胸和后背袒露,外披纱衣,内衣半隐半现,类似“内衣外穿”,因此无带的诃子比较好看。宋朝内衣叫抹胸、抹肚,闽俗称襕裙。其作用“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此外也有裹肚,抹胸短小,裹肚较长。抹胸有时还可以穿在外面。野史中,说抹胸是唐朝时期贵妃杨玉环发明的,她私通安禄山被“禄山之爪”伤了胸部皮肤,为了遮掩伤痕,发明了抹胸。元朝时,女性内衣盛行“合欢襟”,又称“合欢”。合欢襟主要特点是从后向前系束。合欢襟背后袒露,仅以带子相连,肩部无带。穿的时候从后往前穿,前面用襻(pàn)带或者一排扣子联结。明朝时女性内衣为主腰,外形类似背心。“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明朝女子对身材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pzff/1289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西青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