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黏结剂量下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性能分析
研究者以煤系针状焦生焦为原料、自制高性能煤沥青为黏结剂,对针状焦生焦进行造粒加工处理,制备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的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黏结剂沥青添加量分别为5%(质量分数,下同),8%和12%时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理化指标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当黏结剂沥青添加量为8%时,造粒工艺效果最为理想,原料单颗粒在黏结剂沥青的作用下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量最多,相较于其他黏结剂沥青量下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该条件下制备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粒度和振实密度有明显的提高。在电化学测试方面,8%CP-AG在0.1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分别为.7mAh/g和95.6%,均高于5%CP-AG和12%CP-AG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在倍率性能测试中,8%CP-AG在1C和2C电流密度下也展现出较高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将煤沥青转化成针状焦和黏结剂沥青,制备成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保留了一次颗粒负极材料高容量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一次颗粒在倍率性能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实现煤沥青的高附加值利用。2
单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与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为优化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以LiNi0.5Co0.2Mn0.3O2(NCM)/石墨体系方形电池为对象,对比两种不同功率型负极材料(单颗粒人造石墨和二次颗粒人造石墨)的理化差异,分析两种负极材料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单颗粒人造石墨(a)和二次颗粒人造石墨(b)SEM图研究人员分别从理化指标、电化学阻抗、直流内阻、不同温度恒功率充放电、低温脉冲放电、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等方面对负极材料及组装的电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粒径分布更窄,提升了动力学性能,并具有更低的阻抗特性,在室温条件下,制备的电池的充放电直流内阻比单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备的分别降低16.58%和13.96%。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及低温性能更好,在恒功率充放电、低温脉冲放电及倍率性能测试中表现更出色;常温下以3.00C在2.8V-4.2V循环次,容量保持率为86.7%,较单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提高1.5%。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增大,高温存储性能略有下降,满电存储30d后,残余容量及恢复容量分别比单颗粒人造石墨负极低1.4%和1.5%。小结
对于负极材料而言,其粒度、形貌、比表面积、石墨化度、振实密度等都会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不同的造粒方式会对负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相对于单颗粒负极材料,通过二次造粒工艺制备的二次颗粒负极材料在性能上更加优越,同时也说明正确评估材料的特性并合理选材,对于锂离子电池性能优化也非常重要。参考来源:
1、郭明聪等.二次颗粒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2、王纪威等.二次造粒石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3、孙世敏等.小粒径石墨颗粒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4、刘海丰等.人造石墨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分析评价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进粉体产业交流群请加中国粉体网编辑部
先进负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
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优化需要依托于负极材料的技术创新突破,因此高性能负极材料成为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石墨负极因其自身的优势长期主导着负极材料市场,但随着整个市场对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稳定性的负极材料需求的提升,硅基负极、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负极、金属锂负极等多种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各类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技术与国内外市场状况,中国粉体网举办先进负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旨在为负极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负极材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会务组:联系人:解经理联系方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