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裙,又称裙襦、衫裙,是汉服系服装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亦是汉服最古老的形制,
由上襦(襦为短上衣)与下裙(裳)组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常衣着之一。
上襦下裳的服制于黄帝时期便已出现,而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
现今襦裙一词多指女子上衣下裳制服装,而男子上衣下裳制汉服则被称为“衣裳”。
华夏中土:
汉代初期,襦裙只作平民日常所穿,贵族一般不会单穿,而要在外加上直裾袍或曲裾袍,汉献帝时女子好为高腰襦裙。
晋末,妇人流行内衣裲裆套在交领襦裙之上。
六朝时出现衣在裙外、在衣上束上腰带的襦裙,下裙多为间色裙,并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
唐代流行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会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现诃子裙,
是在上襦外加诃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还有去了上襦只穿诃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当时女性礼服。
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
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
日本列岛:
现代日本把裙视为袴的一种,在古坟时代已出现上襦在外的襦裙,
飞鸟时代出现类似中国六朝式样、衣在裙外的襦裙,至奈良时代又从中国唐朝传入高腰襦裙及齐胸襦裙,
一直至室町时代,高腰襦裙都在各阶层女性中流行。平安时代由于部份服饰转为多层式,原来的裙子已不够宽围着腰部,
演变成只围后方。室町时代后期襦裙开始在平民和武家绝迹,但公家女性服装依然以襦裙为主,至今襦裙制和服虽然不见于平民服装,
但日本皇室女性礼服依然是襦裙制,最高等礼服十二单也属于襦裙制,而巫女的服装也是白襦红裙,称为“白衣绯袴”。
襦裙也是现代的女性的弓道服装。现代日本卒业着的穿着效果虽然类似襦裙,但上身所穿的其实是长至小腿的长着而不是襦。
朝鲜半岛:
在朝鲜三国时代的韩服已出现襦裙,高句丽有上襦在外的襦裙,与中国六朝和日本飞鸟时代的襦裙形制、配色相似。
新罗、百济也从唐朝引入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至统一新罗后期至高丽王朝前期则流行中腰襦裙,
朝鲜王朝初期至中期仍有衣在裙内的襦裙,而袄裙则模仿明代袄裙样式制作,至朝鲜王朝后期袄裙上衣变短,裙腰变高,一直流传至今。
安南:
襦裙也是越南女性传统服装的常见款式,后黎朝女性会穿着襦裙,并再加上一种称为四身袄的外套,
礼服襦裙则在外穿上披风,又有些女性去掉上襦,以肚兜配搭下裙再穿上四身袄。
阮朝时曾一度禁止穿裙,但后期又再流行,至今越南女性于传统节日和庆典中仍会穿着襦裙,尤其是北部地区。
琉球:
琉球国于第二尚氏王朝出现衣在裙外的袄裙,成为女性服装之一,至今一些琉球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中仍见到这种款式的袄裙。
琉球式常服袄裙的下裙多为白色,婚服则多穿黑裙或数层不同颜色的下裙。
襦裙类型:
襦裙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直领对襟襦裙、斜领对襟襦裙、圆领襦裙、褂裙等。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中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
昊炁文苑
旨在復興和傳承漢服、漢文化
長期組織:
漢服活動、文化講堂、同袍雅集
昊炁微刊
長期征集文化原創寫作、文化知識、交流等各類相關文章
歡迎投稿至郵箱:haoqiwen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