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泰读《资治通鉴》51
关于写这个系列文的缘起,点这里可见
杨坚称帝后,在正式对南朝陈下手之前,做了几件事,值得一叙:
打赢了货币战争
第一,杨坚稳定了货币。在此之前,北齐、北周之间战争连绵,双方都需要维持高动员强度的军队,比如北周的府兵除了军事训练,既不生产,也没有其它赋役;双方从皇帝到大小官员都很奢侈,比如北齐宫里一条裙子就值一万钱,为了佛寺佛像早日建成,高周转高强度日夜施工,一晚上照明灯能烧掉一万盆油,这些都加重了财政开支,怎么办?通货膨胀呗!古代没有办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官方一般惯常的办法是铸造一种跟五铢钱重量差不多的铜钱,说它值五个或者十个五铢钱,“大收商估之利”。
我们在《花样作死派》中介绍过王莽的币制改革,老百姓又不是傻子,那时没有办法炒房对抗通胀,也没有渠道把钱换成硬通货外币,但他们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不收这种大面值货币,你想买我东西可以,你拿黄金来,或者拿布匹来换;还有一种是自己铸私钱,把五铢钱融化了,铸那种“五行大布”或者“永通万国”去换别人更多的五铢钱,更有甚者是用生铁加一点铜来私铸钱。
货币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出了问题,会极大影响社会的生产热情的,如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么容易被别人用种种手段剥夺,那我什么都不干好了。
杨坚上位后,重新铸造了五铢钱,这种铜钱的正反面都有凸起的周边,一千钱重四斤二两,隋帝国废除了古钱和私钱,把样品放在交通要道,跟样品不一样的钱一律没收销毁,自此钱币全国统一,人民生产热情开始恢复。
减轻了法律惩罚力度
第二,重新修订了法律。杨坚下令减轻了法律惩罚力度,比如废除了枭刑(脑袋砍下来挂竹竿上展览)、车裂、鞭刑等一些残忍的肉刑,只要不是谋反,就不再没收家产和诛灭全族了;拷打时不能超过两百棍,对棍子的粗细进行规定;犯人戴的枷锁大小也有标准格式;流刑的时间也压缩了等等。从这些改革,可见想见隋朝以前的老百姓的苦难有多深重。
除了老百姓,士绅阶层也有了“八议法”的保护,哪八议呢?如果是这八种人,罪轻一等:
1、议亲,皇帝的亲戚;2、议故,皇帝的老友;3、议贤,为人要贤德。4、议能,有特别才能;5、议功,为国立过功;6、议贵,官高权位大;7、议勤,工作加班多;8、议实,是个老实人。这八议法,也收拢了不少精英阶层的人心。
严刑峻法,是统治阶层不自信的表现,真要是道路自信,应该像杨坚一样。他制定的刑法,后来后世各朝各代都大致沿袭。
没了后顾之忧
第三,出兵收拾了突厥。北周和突厥原来有全天候战略联盟关系,他们不止一次联手攻击过北齐(见《再活五十年》),宇文赟还把千金公主嫁给了突厥可汗阿史那摄图,嫁过去的千金公主,很痛心娘家被杨坚给篡了,灭门之仇不可不报,千金公主请求突厥可汗为宇文家报仇,突厥可汗觉得隋帝国也没有以前北齐、北周对突厥那么恭敬,于是对隋帝国边境展开数年的游击战骚扰。
杨坚烦不胜烦,年对突厥展开反击,兵分八路出塞,双方展开大战,突厥大败,再加上瘟疫流行,突厥元气大伤,依托突厥势力存在的北齐最后残余势力也被扫灭。杨坚采用长孙晟的计策,利用突厥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突厥开始内战,各派势力纷纷派出使节到长安,请求和解,要求杨坚支援,杨坚一概拒绝,你们各派先自己打一会儿内战再说吧。
年,突厥可汗服软,向杨坚请求和解,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千金公主也主动申请改姓杨,当杨坚的女儿,杨坚改封她为大义公主,大义灭亲的大义。突厥可汗给杨坚写信,说自此以后,我们子子孙孙亲上加亲,我们的羊马,就是您的牲畜云云。年,彪悍一时的突厥可汗阿史那摄图去世。
摆平了内部反对势力
第四,进一步稳定了内部。杨坚能坐稳皇位,最关键的是他打赢了尉迟迥。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当年就是他拿下了益州(见《奖金怎么发》),尉迟迥有勇有谋,是北周的铁杆保皇派,他反对杨坚篡位,是个可怕的劲敌。当时尉迟迥镇守邺城,掌管以前北齐的地盘。
杨坚派韦孝宽为元帅,梁士彦、宇文忻、杨素等大将都参与邺城之战。此战胜利后梁士彦担任了相州刺史,但杨坚对梁士彦很猜忌,不久就让梁士彦回长安赋闲。
还有一位大将宇文忻,跟杨坚是发小,在北周军中有崇高威望,邺城之战中宇文忻在千钧一发时想了一招,让士卒向看热闹的邺城观众射箭,趁着大乱扭转了败局(见《含笑十步癫》),杨坚对宇文忻也很猜忌,找了件小事,免了宇文忻的官,让他在家待业。
我们在《含笑十步癫》里也说过,年北周皇帝宇文赟去世之际,是刘昉力排众议,把杨坚请来当辅政大臣,也是在刘昉的帮助下,杨坚才掌握了长安的兵权,杨坚对刘昉十分优厚,把他当心腹,言听计从,可刘昉仗着自己的功劳,骄傲放纵,天天想着受贿,疏于工作,也不想上前线打尉迟迥,后来杨坚就让高颎接替了刘昉的工作,刘昉也失业在家。
梁士彦、宇文忻、刘昉三人闲居无事,但他们不想安安静静当宅男,对杨坚过河拆桥的做法都很怨恨,后来这仨人走到了一起,密谋政变,宇文忻的计划是让梁士彦去晋州集结兵马,他来当内应,我们在《皇后开妓院》一文中说过,年宇文邕灭北齐,关键一战就是梁士彦守晋州的首府平阳(临汾),梁士彦带着1万人抵挡高纬的10万大军,在平阳坚守了一个多月,最终赢来了北周的战略反攻,如果梁士彦当年弃城逃跑,或者他没有能力守住平阳,可能南北朝历史就改写了。梁士彦在晋州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军中也有很多老部下,因此宇文忻计划让梁士彦去晋州起兵。
梁士彦让自己的外甥裴通参与了这项计划,但是裴通向杨坚告密,杨坚的城府很深,没有立即暴跳如雷,反而不动声色,任命梁士彦当晋州刺史,想看看梁士彦的反应,结果梁士彦大为高兴,跟刘昉等人说“天也!”这是老天爷帮忙啊!我们不用偷偷摸摸去晋州了,正大光明的去,省了多少事!
可梁士彦也不想想老天爷平白无故为啥要帮他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梁士彦申请让一个叫薛摩儿的官员当他的秘书长,杨坚也同意了,梁士彦可能很器重和信任薛摩儿,认为薛摩儿的谋略才能或者在晋州的关系,能够帮他们实现起事计划,但他们不知道,薛摩儿其实早就是杨坚的人了。
年8月,梁士彦等公卿晋见杨坚,杨坚命卫士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当庭逮捕,说你们要造反,三人都坚决否认,杨坚让薛摩儿来,当众对质,薛摩儿把梁士彦等人整个计划的始末,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梁士彦面如土色,回头跟薛摩儿说“汝杀我!”
8月28日,梁士彦、宇文忻、刘昉被斩,这三人都是杨坚的老朋友,算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中坚分子,跟大家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杨坚只杀了他们三个,为了表示自己内心的悲痛,杨坚还为他们穿了素服。这三个家族其它人等只是贬做平民,他们的家产被没收,发给了其它文武百官,杀猴儆猴。
我们在《皇后开妓院》中说过,中国有东西南北四股势力,此消彼长,一般都是东西先展开大战,由其中一方一统北方后,再南征搞定南朝。只要北方稳定,内部团结,南方就大势已去,光看看人口数量就知道结果了,隋朝超过了万人,南朝陈只有万人。
大隋帝国现在经济稳定,各阶层归心,没有后顾之忧,内部也没了反对势力,杨坚的目光,转向了南朝陈。
南北大战之前的两个小动作
杨坚即位之初,对南朝陈很客气,竭力维持睦邻友好关系,每次抓到南朝陈的间谍,都很客气,发给他们衣服和马匹释放回国,南陈皇帝陈顼把别人的客气当做自己的能力,反而经常侵掠隋朝。等杨坚把内忧外患搞定后,就借口陈叔宝给他写的信太骄傲自满——其实就是找个借口而已,想搞你总能找个理由的——隋帝国开始准备攻伐南陈。
杨坚的首席谋士高颎(这字念jiǒng)建议实施了两大行动。第一个行动是派遣小规模军队骚扰南陈,经常在南陈水稻收割之前展开军事行动,一开始南陈如临大敌,每次都集结大军戒备,但这严重耽误了农时,水稻来不及收割都烂在了田里,每次南陈动员军队后,隋军就收兵洗洗睡了,狼来了喊了很多次后,南陈的警惕性大大下降。
第二个行动是派出特战小分队,潜入南陈放火,南方地下水位高,那时候又没有水泥和抽水机,没有办法挖地库,各类战备物资和粮食,都存放在地上的仓库,这些仓库都是用茅草竹子搭建,很容易被烧毁,隋朝的特战小分队烧了不少这种仓库,南陈把仓库复建后他们再去烧,如此一来,南陈的战争潜力也被大打折扣。
我们在《谁的后庭花》中说过,自年南陈大将吴明彻大败后,南朝陈就失去了淮河流域,守江先守淮,长江从来就不是天险,因为长江太长了,首尾难顾。隋帝国陆续占领了信州(重庆奉节)、襄州(湖北襄阳)、荆州(湖北武汉),这些战略要地都在南陈首都建康的上游。杨坚下令在信州建造大量巨舰,这些巨舰高达一百多尺,有五层楼,每艘巨舰可以容纳人,杨坚也不保密,造舰的木屑大量顺流而下,但陈叔宝那时忙着和狎客唱和《玉树后庭花》,谁劝他不要沉迷酒色不要受弄臣摆布,他就杀谁,好像没有人在舆论上瞎吵吵,隋帝国这个大敌就不存在似的。
隋帝国八路南征
经过了数年的准备,年杨坚前往太庙,焚香禀告祖先,11月10日,杨坚检阅南征大军——杨坚比苻坚聪明,他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坐镇后方,派了儿子杨广去当前敌总指挥。南征大军兵分八路进军,杨素从奉节出发,韩擒虎从庐江出发,贺若弼从扬州出发,杨广从六合出发,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一万八千人。隋帝国选择冬季展开进攻,这时候江南各地的河流水浅,也是发挥北方骑兵优势的时候。
面对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陈叔宝很硬气很从容,说之前北齐三次渡江,北周两次南下,都被我们打败,这是因为建康有天子之气!这次他们又来干什么?!
大臣孔范跟陈叔宝说,长江是天堑,自古以来就隔绝南北,虏军岂能飞渡!我一直不满意我的官位,他们要是胆敢渡江,看我怎么干翻他们!到那时我肯定能升任太尉了!有人谎报军情,说隋军很多战马都病死了,孔范说这些马迟早都是我们的啊,为啥他们不好好照顾?!
陈叔宝大笑,深以为然,因此也不严加戒备,跟平常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赋诗不辍。
年1月1日,隋军大将贺若弼、韩擒虎成功渡江,1月4日,陈叔宝才下令全国动员迎战,1月6日,贺若弼攻克京口(江苏镇江),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东晋北府军的总部基地,贺若弼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也不杀被俘的陈军将士,每人发点粮食遣送回家,隋军南征带了30万份杨坚的诏书,上面有陈叔宝的二十大罪状,贺若弼让这些被释放的俘虏拿着诏书回乡张贴,自此南朝陈军心瓦解,隋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
当时建康还有军队十余万人,但是陈叔宝性格怯懦,也不懂军事,只是昼夜啼泣,萧摩诃请求出战,陈叔宝不准,等贺若弼打到钟山,萧摩诃再次请战,说贺若弼孤军深入,营垒不稳,如果我们出兵掩袭,可以必克。陈叔宝仍然不许。
为啥不许呢,《资治通鉴》上记了一笔,“陈主通于萧摩诃之妻”,陈叔宝居然跟萧摩诃的老婆有私情,陈叔宝心虚,不想给萧摩诃军权,身为一个老大,居然跟自己最能打的小弟的老婆有一腿,真是让人无话好说。
但敌人已经打到眼前了,继续掩耳盗铃也不行了,陈叔宝召集萧摩诃、任忠开御前军事会议,大将任忠主张坚守宫城,然后再给他一万精兵,北上渡江拿下六合,这样南岸的隋军就会认为后路被断,士气自然被挫,任忠说淮南的士人很多跟他都是老朋友,如果他去,肯定有很多人响应,只要熬到春天,各地河水上涨,隋军的优势就会减少云云。
任忠此计,几乎就是南陈唯一能给隋军造成一些麻烦的办法了,但是陈叔宝仍不能下决心,他可能担心任忠此后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次日,陈叔宝突然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两岸对峙这么久,也没有个结果,令人烦躁,不如让萧摩诃出去打一下!
任忠叩头,苦劝不要在宫城外主动出击,这时候大嘴炮孔范出场,说请让我跟隋军决一死战,我保证能为陛下燕然勒石!
我们在《代有猛人出》中说过,东汉趁着匈奴分裂,又被鲜卑击败,汉和帝刘肇派舅舅窦宪率大军出塞三千里,在私渠北鞮海(邦察干泊),斩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俘虏二十余万人。窦宪登燕然山(蒙古杭爱山),让大笔杆班固写了篇文章,刻在山壁上,记载这次大捷,宣扬中国的国威,这叫“燕然勒石”。
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孔范居然说他要燕然勒石,而陈叔宝居然也信了,他跟萧摩诃说“公可为我一决!”
萧摩诃回复“从来行陈,为国为身;今日之事,兼为妻子。”
萧摩诃这句话很有深意,我之前冲锋陷阵,都是为了祖国和家族,这次跟隋军决一死战,是为了老婆孩子——萧摩诃知道自己被陈叔宝戴了绿帽子。
键盘侠的覆灭
年1月20日,隋军一字长蛇阵展开反攻,萧摩诃在南,孔范居中,任忠在北,没有总负责的人,战场组织形如儿戏,各军南北连绵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
贺若弼在山头上看到陈军出击,立刻带着轻骑兵下山,直逼陈军一字长蛇阵的南端,萧摩诃本人没有什么战斗意志,但是他手下倒是跟贺若弼苦战,逼退贺若弼四次,隋军被杀了人,贺若弼只好燃起浓烟撤退,靠着烟雾掩护重整军队。
陈军士卒砍下隋军的人头后,也不待在战场,居然纷纷拿着人头跑回台城,问陈叔宝要赏赐,贺若弼趁机率军攻击中军孔范的阵地,孔范虽然嘴上功夫厉害,但他就是个键盘侠,跟隋军一触即败,其它陈军看到,也纷纷溃退,被隋军追杀,死了五千人。萧摩诃也被浮,贺若弼命拉出去斩首,萧摩诃颜色自若,贺若弼觉得他是条好汉,就让人松开捆绑,以礼相待。
任忠逃回宫城,跟陈叔宝说陛下保重,我尽力了,陈叔宝给了任忠两袋黄金,让他出去招人,保护宫城继续战斗,任忠说陛下最好坐船撤退,我拼死保卫,陈叔宝就让任忠出宫部署,然后让宫女开始打包行李,陈叔宝等着任忠来接,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任忠去哪儿了呢?他带着几个人,去投降了韩擒虎,带着隋军直入朱雀门,守卫朱雀门的陈军打算作战,任忠挥手说“老夫尚降,诸军何事!”连老夫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打?于是陈军一哄而散。
隋军攻入宫城,陈叔宝惶遽,想藏起来,大臣袁宪说事已至此,陛下能逃到哪里?不如学一下萧衍当初接见侯景(见《坏人是谁呢》),萧衍父子面不改色,倒驴不倒架,也还算有个皇帝样。
陈叔宝不听,说“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他的计策就是躲到皇宫的一口深井里,袁宪苦劝,其他大臣也用身体身体挡着井口,不让陈叔宝下去,领导这么猥琐,底下人也没有面子,但是陈叔宝坚持要藏到深井里。
为啥他这么重啊!
隋军在后宫搜查——自然有人告诉他们陈叔宝躲在哪口井里——隋军士卒在井口叫陈叔宝的名字,陈叔宝不吭声,于是士卒就说没有人我们就往里面扔石头啦,陈叔宝这才惊叫,隋军士卒用绳子把陈叔宝拉上来的时候,觉得这家伙怎么这么重,会不会是个大胖子,结果拉上来一看,原来陈叔宝跟张丽华、孔贵嫔三个人捆在一起,真所谓生命虽短爱你永远不离不弃。
陈叔宝还不如他15岁的儿子陈深,这位太子闭门而坐,隋军破门而入的时候,陈深说“戎旅在途,不至劳也!”你们一路作战,恐怕很辛苦吧?这让隋军士卒对他颇为尊敬。
陈叔宝怕陈姓皇族趁机叛变,把建康的陈姓王侯一百多人,都集中在宫城,也全部投降隋军,这下子一锅端,就算将来南方各地起兵抗隋,也没一个姓陈的皇族当logo了。
贺若弼经过苦战,当晚也攻入宫城,听说韩擒虎先他一步抓住了陈叔宝,大为懊恼,跟韩擒虎吵了起来,两人拔刃而起,要决斗,被众人劝住,贺若弼要求陈叔宝写降书,到他的大营正式投降,这事最后也没有办成。韩擒虎贺若弼两人接下来将有一番龙争虎斗。
还有一个后遗症,杨广听说张丽华是个大美女,派机要秘书高德弘去找他老爸高熲,索要张丽华,高熲说“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高熲认为张丽华跟妲己一样红颜祸水,不能留,把张丽华斩于秦淮河畔,高德弘向杨广汇报,杨广脸色大变,又不好当着儿子面大骂老子,说了一句“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从此杨广深恨高熲。
高熲这时候顾不着这些,他查封南陈的政府仓库,保护好各种档案图籍,把南陈大臣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徐析、史暨慧都在宫城外斩首,说这些人皆为民害,杀了他们以谢三吴。我们在《谁的后庭花》介绍过他们,都是一些收税小能手,此举也让南朝百姓觉得隋帝国其实很靠谱。隋军拿下建康后,一路扫荡,没有经过多少战斗,迅速平定了南方。南朝陈立国33年后,隋帝国统一了全中国,增加了三十州,一百郡,四百县。
最后再说一个故事
南征隋军里面有一个人叫王颁,他是王僧辩之子。王僧辩当年和陈霸先感情极好,两人联手灭了侯景,后来陈霸先发动兵变,在年9月27日杀了毫无防备的王僧辩(见《奖金怎么发》),33年之后,年1月22日晚上,王颁刨了陈霸先的坟,挖出骨头,一把火烧成了灰,放到水里喝掉。然后王颁把自己捆绑,向杨广自首,杨广上报杨坚,杨坚下赦免。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对帝王的挫骨扬灰复仇事件,一个是伍子胥,他一家人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到吴国(京剧里有出戏叫《文昭关》),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后来伍子胥和孙武带兵攻入攻入楚都,刨了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另一个对皇帝挫骨扬灰的复仇事件,就是王颁刨了陈霸先的墓。
孔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觉得孔夫子这句话真是很靠谱。
这是之前的50篇文章
50、谁的后庭花49、含笑十步癫
48、皇后开妓院47、苍天饶过谁
46、啥叫黄龙汤45、再活五十年
44、为啥不吃鱼43、奖金怎么发
42、宇宙大将军41、坏人是谁呢
40、泥菩萨与蛇39、大佬的末日
38、为啥用贪官37、他们在说谎
36、谁的演技高35、半边天垮了
34、皇帝吸尘器33、狗血连环案
32、杀个皇帝玩31、神奇预测术
30、气吞万里如29、乐队亡国记
28、别瞧不起人27、万万没想到
26、他做的对么25、人潮人海中
24、疯王的呐喊23、谁是忠臣呢
22、苔藓的逆袭21、他们傻不傻
20、高平陵事变19、事情的真相
18、牛逼的要死17、战略有啥用
16、曹操的秘密15、成功为了啥
14、到底投奔谁13、代有猛人出
12、不在圈子里11、渔阳凶杀案
10、花样作死派9、最丧大英雄
8、换成你咋办7、命运的名义
6、众神的草原5、地下造反军
4、17岁的冬季3、叛徒的下场
2、自杀的战神1、饿死的大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