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协称》,由著名藏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所著,被誉藏族版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传统医学经典本草著作,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年12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将《晶珠本草》翻译成汉文出版。
帝玛尔·丹增彭措
帝玛尔·丹增彭措,德格人,我国清代伟大科学家,在藏医、天文、佛学、工艺学等领域均有深厚的研究,学识宏富,编著了多部医药著作,极大推动了藏医药学的普及和发展。
其中,《晶珠本草》是帝玛尔·丹增彭措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历代藏医药本草之类的书籍进行博览核实与总结,并在青海、四川、西藏、尼泊尔等地进行深入实地调查后所完成的藏医本草药物学大成之作。
《晶珠本草》特色
《晶珠本草》中所载药物,共有种,是历代藏医药典籍收载药物数量最多的典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高原特色。
如绿绒篙、樟芽菜、虎耳草、翼首草、独一味、扭连钱、山蓑若、马尿泡等系列药物,主产青藏高原,均系藏医所用。此外,还有部分药物分布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如雪莲花、紫苞风毛菊、傍嘎、乌奴龙胆、短管兔耳草、箭药兔耳草等,这些药物早在公元八世纪的《月王药诊》中就有记载,是藏医常用的珍贵药物。
黄金
延年益寿,使老人身体坚实,解珠宝毒
鹫粪
性味辛热,有健胃、消食、散积之功
麝粪
治脉病,潜伏热痛,脑疽,胸腔疮
野牛心
性味甘、涩、温,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此外,还有部分药,虽与中药同名,药性相似,但在书中记载的功用却完全不同,例如:
石榴
《晶珠本草》
“味酸、性温,提升胃温,治胃病,治培根寒症。”
《本草纲目》
“味酸,性温、涩,主治赤白痢、腹痛、崩中带下。”
熊胆
《晶珠本草》
“止血,去腐,生肌,敛糜烂,疗疮。”
《本草纲目》
“苦寒无毒。能凉心、干肝、杀虫。治时热黄疸,暑日久痢。”
在药物性味功效方面,过去的藏医典籍中虽然提出了六味、八性、十七效的相关藏医药学理论,但却没有具体体现在药物上。《晶珠本草》此基础之上,对每种药物都对其味、性、效及其用药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述,给药物介绍增添了更为丰富具体的内容,填补了藏药学中药物性味效能划分的空白,使药物有了血肉,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字。
如在众多药物中倍受藏医的青睐,有着“藏药之王”之称的诃子。书中记载其树生长在须弥山顶神灵居住的地方,从根至果均有治病作用,具备甘、酸、咸、苦、辛、涩六种性味具有重、润、凉、钝等八种性能;消化后有甘、酸、苦三种口味;同时还有缓、重、温、润等十七种功效,能治二十属性的病。此外,书中还根据诃子不同部位、性味与疾病联系起来,如龙病宜辛昧,用果实;赤巴、龙合并症,宜甘味,用果肉;培根、龙合并症宜酸味,用中层果肉;赤巴病宜苦味,用果尾;赤巴、培根合并症宜涩味,用外皮;培根、赤巴病宜涩味,用外皮或用那木加诃子果基味咸部分;合并症用全果等。这些认识对后世药物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至今天,《晶珠本草》中所记载的药物仍有约80%被广泛用于藏医临床中。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sltx/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