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毗黎勒,生海南诸国,树不与诃梨子相似,即园而毗也。味苦,带涩,微温,无毒,主乌须发,乾立效。”
《海药本草》
毛诃子
毛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的干燥成熟果实,表面棕褐色,种子含油,可食用,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因其外表有细密绒毛,故得名“毛诃子”。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在毛诃子被广泛认知的过程中,“三勒浆”是重要物质化产品载体。所谓三勒,即庵摩勒(余甘子)、毗黎勒(毛诃子)、诃黎勒(诃子)的果实,也是著名的佛教三果。一千多年以前,“三勒”由佛教从南亚传入中亚,以“三勒”果实为原料酿制的果酒“三勒浆”,作为异域饮品的代表,流行于吐蕃皇室与隋唐社会上层,后逐步成为藏医药体系中重要的保医药保健品。
总的来说,毛诃子的认知和应用具有浓重的异域色彩与佛教背景,是中华文明、中亚和南亚文明传承和交流的缩影。
藏医药用价值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毛诃子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强心苷、木脂素、鞣质类、脂肪酸、维生素等,可抗痉挛、止咳平喘。而作为藏、蒙等民族药中最常用的药材,毛诃子同诃子一样,均有类似中医甘草类似的效果,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藏医本草学认为,毛诃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补益身体,利目生发、杀虫、止痛以及调和诸药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热症,可治培根病、赤巴病、黄水病、泻痢、肝胆病、皮肤病、眼疾、痛风、病后虚弱等。
在藏医的临床中常用的补养药“三果丸”,即是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制成,或在此基础上加入黄精、天门冬、当归、刺蒺藜、喜马拉雅紫茉莉等药材,年老体弱者服用后可增强体力,使器官功能灵敏,防老延寿,补虚除弱。
除此以外,毛诃子还是藏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药之一,为多款知名藏药的主要成分(见下表)
药品
主要成分
功效
二十五味松石丸
松石、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
二十五味珍珠丸
珍珠、诃子、毛诃子、余甘子
安神开窍、通络镇静
十五味沉香丸
沉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调和气血、止咳,安神
如意珍宝胶囊
珍珠母、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
十味乳香丸
乳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祛风燥湿、干黄水
二十五味竺黄散
天竺黄、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排毒
二十五味大汤丸
红花、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调和三因、开胃、愈溃疡、止血
十八味杜鹃丸
烈香杜鹃、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袪风通络,活血
仁青芒觉
毛诃子、坐台、牛黄、熊胆等
清热解毒,益养肝胃,明目醒神
二十五味肺病丸
檀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清热消炎,止咳
扩展阅读
毛诃子与诃子的关系
两者为近亲关系,皆为使君子科植物的果实,与诃子的主要区别是毛诃子的果实密被锈色绒毛,花序下部为两性花,上部为单性雄花,叶互生。
药物
功能
主治
诃子
行气活血、镇静解毒、收敛止泻,调和诸药
用于风热疹毒、咽喉干痛、暴发火眼、湿热黄疸、中风不遂、肝区刺痛、脾湿胃胀、积滞不化、慢性泄泻、中毒症等
毛诃子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利目生发,调和诸药
用于各种热证,培根病、赤巴病、黄水病、泻痢、肝胆病、皮肤病、眼疾、痛风、病后虚弱等。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yfyl/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