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就是一碗名字好听的汤而已。
张爱玲《半生缘》里有这样的对话:
“过年吃蛤蜊,大概也算是一个好口彩——算是元宝。”
“蛤蜊也是元宝,芋艿也是元宝,饺子蛋饺都是元宝,连青果同茶叶蛋都算是元宝——我说我们中国人真是财迷心窍,眼睛里看出来,什么东西都像元宝。”
给普通的东西,起一个好听吉祥的名字,尤其是在年节大日子的时候,这根本就是中国的传统。并且这传统并不只在民间,像贾家这样的豪门也一样存在。
除夕的时候,包括贾敬在内的晚辈们去荣国府给贾母拜年,发押岁钱,然后排上“合欢宴”,有“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物,显然是借用了吉祥的名称,讨个口彩。
中国传统医学中倒是真有一味“合欢汤”,全名解郁合欢汤,《医醇剩义》中有记载:具有疏肝清热,养血宁心之功效,主治郁火,所欲不遂,郁极火生,心烦意乱,身热而躁。不过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过年的,好端端不会拿中药汤剂来飨客吧?
就像用白菜帮子、菠菜叶儿、馊豆腐和剩锅巴碎米粒儿熬成的汤,也可以冠以“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雅名一样,贾府完全可以用牵强地谐音,给一道普通的汤饮冠以“合欢汤”的名号,只为了切合除夕之夜“合家欢乐”的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