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后,许多人出现发烧、咳嗽、肠胃紊乱、嗅觉味觉失灵等症状,被折磨得“痛不欲生”,但是中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赵兰才赵主任,仅用1天时间就击退了高热,5天左右就康复。他的经验和窍门究竟是什么呢?
1
中医退烧原则:
出正汗,不出大汗
案例
医院职工的妈妈,发烧了6天,每天吃布洛芬缓释片出汗以致脱水,就诊时血压已经偏低,血管都瘪了,扎针不上。
赵主任提到:退烧时一定要出正汗即微微出汗,才能达到祛邪祛病的目的,出大汗易反复发烧,容易伤阴津、气血、气,造成阴虚、血虚、气虚。
如果已出大汗,补充足量水分和饮食调理的同时,也要多安静休息养神。
如果出大汗漏汗不止,可用中药方敛汗生津饮来补救——浮小麦30g、麻黄根10g,煮水代茶饮,适合已经退热,久虚发汗人群。
1简单泡脚,帮你出正汗
中医讲:足上有6条经脉、40多个穴位分布,温水泡脚就能起到温通血脉的作用,但要达到出正汗的效果,一定要加料,通过血脉吸收药物的阳热之气,温通到全身脏腑,激活气血,鼓舞阳气。
:生姜40g,切成薄片——散寒、通络、解表。
:花椒20g,花椒皮、花椒仁(椒目)散开——花椒皮助阳散寒,椒目行水利尿。
泡脚小细节
①水烧开后静置到45度左右;
②等待过程中先熏蒸;
③加温水,凉水会影响药力热性;
④泡20-30分钟,如果身体特别虚,泡15分钟即可;
⑤水位超过脚踝三公分,大概在三阴交穴位上。
2喝热粥
热粥能滋汗源养胃气,让血液循环有充足的津液,运输到全身以助发汗。
3盖对被子,出正汗
以“保暖透气能压着”的选被原则,首推棉被。盖被1小时,出汗后要退被散热。但出汗退热只适合体质较好人群。
4按压穴位,可以辅助退烧
赵主任亲测有效的两个穴位——液门穴、中渚穴,可用一次性的筷子头进行按压,具有增液降温、退热清火的作用。
液门穴在第四掌指关节外侧与第五掌指关节内侧相交叉的地方,每天按压两次,每次下。
中渚穴在第四掌指关节往后大概一寸的位置,每天按压两次,每次50下。
2
久咳伤肺,试试润肺止咳方
即便新冠轻型,没有达到肺炎程度,实际上也是伤了中医理论上的肺气,肺主宣发肃降,咳嗽、咳痰、气短等都是伤肺的表现。
所以若想止咳,主要是补肺、益肺、润肺。赵主任自用的私房润肺止咳方,就有很好的效果。
:百合20g,紫菀15g,川贝母10g,青果12g,甘草12g,瓜蒌皮15g,前胡12g,桔梗10g,炒杏仁12g。
不论是正在阳,还是转阴后,只要出现干咳、嗓子干痒等症状都可适用,但不要重复用药,以免增加副作用。
3
肠胃问题多,
不妨试试藿香正气水
阳了之后有人吃不下饭、有人特别能吃,有人屁特别多,这是病毒导致的肠胃运化失常,要从中焦来调制,可巧用藿香正气水。
1吃不下饭
藿香正气水1支+生姜汁5滴、大蒜汁2滴,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2特别能吃
藿香正气水1支+3粒山楂、5片白萝卜煮的水,一同服用。
3放屁多
藿香正气水1支+枳实或枳壳5g煮的水,一同服用。
4
嗅觉失灵,
自制“鼻烟壶”缓解
1做法
取2-3g细辛研磨成粉,5-6瓣紫皮大蒜捣碎成泥,用纱布裹好蒜泥过滤出汁水,与细辛粉搅拌均匀后,借用注射器灌入类似鼻烟壶、小葫芦的小口瓶中。
2吸入方法
瓶口对准一个鼻孔,深吸一口后,需要屏气50秒或者1分钟都可,再换另一个鼻孔,每天50次。
今日小结
阳康后,体内抗体产生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劳累、受凉感寒会使抵抗力降低影响抗体,可能造成复阳,因此阳康后也要好好休息,注意养肺调理、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
今日互动话题
关于新冠的发生、咳嗽、嗅觉失灵等症状,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