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
如《论语·乡党》记载:红紫不以为亵服。
而“亵”有“轻簿、不庄重”之意,由于有这不雅的元素,《二十四史》各“舆服志”部分,也只字不提该朝的内衣款式和变化。
如今要寻访古代服饰的历史,也只能从杂谈笔记中找寻线索了。
汉代:帕腹,抱腹,心衣
据汉刘熙《释名》记载:
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可见在汉代,人们已经有了追求内衣精美的意识。
这时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帕,称“帕腹”;稍微复杂一点的,在帕腹上缀以带子,可紧抱其腹,名“抱腹”;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
魏晋: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因此得名。
《释名.释衣服》:
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
“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魏晋年间传入中原,属异族文化,虽为内衣,但也可作休闲服饰。
《隋大窑白山谣》有云:
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唐代:柯子
唐朝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
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十分诱人。
如明田艺蘅《留青日札》记载:
今之袜胸,一名襕裙……即唐诃子之类……自后而围向前,故又名合欢襕裙。
因此,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
也有说法,柯子乃杨贵妃与安禄山偷情而发明,为配合当时情况,产生了这样的型制。
《事物纪源》记载:
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
宋代:抹胸
抹胸可谓“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由纽扣或带子系结,宋代时期产生。
《清稗类钞》记载:
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
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可见在清代,男人也是可以穿抹胸部的。
而且这时的内衣还有存放东西的能力。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写到:
侧手从抹胸里取出一个帖子来。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今天的背心相似。
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很有诱惑力,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水浒传》就曾写过:
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清代:肚兜
肚兜一般为菱形。
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
红色为肚兜最常见的颜色。
清代吴珠泉《续板桥杂记·雅游》记载:
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
小儿用者,今仍常见,惟一般无袋。
湖湘间名兜肚,睡眠时以免风吹肚脐。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内衣变得越来越华丽复杂,更具美感,也更舒适人性化。
最后分享一些现代内衣组图,一起欣赏下吧!
商务合作:
如需广告,推广等服务,请您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qingguoa.com/sltx/9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