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让人感觉咽喉中有异常物体堵塞,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梅核气患者清闲时总感觉咽喉像被梅子的核堵塞了一样,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青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梅核气主要是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很多病人恐惧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负担沉重。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妇女常见月经不畅,舌质暗滞,脉弦。
梅核气患者的主要诊断表现有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妨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心情郁闷时加重,心情好时减轻或没感觉。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基本正常,也可见慢性咽喉炎。3.其他咽喉疾病引起的不适,基本无梅核气现象,且可检查出咽喉内病灶。4.在咽喉外部用揉摩方法可直接观察到病灶状况,这是诊断要点。揉摩时异物感同时消失,这是肯定性诊断。梅核气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
得了梅核气该怎么治疗呢?梅核气的辨证治疗常见的有三种,痰气郁结、肝郁气滞、肝郁失音。
1.痰气郁结
症状: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药物组成: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
加减: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蒌皮、川贝;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
2.肝郁气滞
症状: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
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
3.肝郁失音
症状: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治疗方法:疏肝解郁行气,畅喉开音。
处方:诃子清音汤。
药物组成: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木蝴蝶。
加减:苔腻夹痰湿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草。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和医学书籍,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