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发背景
畜禽夏秋雨湿季节常见的肠道疾病,属于中医湿热类温病,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根据中兽医病因学说中的“六淫”理论,季节性的湿热气候与集约化养殖场中鸡舍的湿热环境,是导致畜禽养殖外感湿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湿邪侵入机体使肺的宣化功能受阻,气滞则湿聚;另一方面是使脾气受困,升运失司。脾主运化水谷,具有消化、吸收、运输水湿的功能,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湿停滞形成内湿,湿遏气机,郁而化热,流连脾胃则成为肠道湿热。最后,湿邪缠绵,郁久则耗伤脾肾阳气。脾虚则不统血,肾虚则水饮泛滥,湿郁气滞血瘀则造成脏腑肿胀。《湿热论》有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热状态下的机体环境满足了病原微生物繁殖的适宜条件,脾湿不化的机体产生的代谢产物为病原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机体在湿热与病原微生物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这就是中医著名的“湿热生虫”论断。
中医使用中药恢复机体对湿热的新陈代谢功能,祛除机体湿热,破坏了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恢复五脏功能,发挥机体主动的抗感染能力,恢复机体与病原微生物原有的平衡。抓住“湿热”病根,才能解决肠道和大肠杆菌病。
2
组方特点
组方:郁黄、诃子、栀子、黄芩、大黄等
1.郁金配诃子,一降一收,郁金为血中气药,降心疏肝,行气凉血;诃子苦涩,敛肺涩肠,蒙药之王,除内外邪气,解毒行气活血,二者合用为君。
2.辅以石菖蒲、豆蔻仁、川楝子芳香化湿理气;
3.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热泻火燥湿;
4.茵陈、川木通,淡渗利湿退黄;
5.大黄、白芍、赤芍,清热活血化瘀。共奏清热祛湿,凉血止痢。
3
产品特点
1.适用于畜禽临床肠道湿热表现为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的阶段。
2、适用于多雨、闷热、潮湿的季节或高温高湿的养殖环境下,肠道湿热疾病的防治。
3、适用于各种细菌的肠道感染,如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炎等肠道感染的防治。
4、适用于大肠杆菌造成的心包炎、肝周炎和腹膜炎的辅助治疗。
4
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
1、临床表现: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羽毛松乱、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黄白或黄褐色稀粪、血便,蹲伏、不能站、不愿动或跛行等。
2、剖检变化:肠壁充血或有出血点,初见粘膜增厚,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中后期,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肠内物呈蛋清样、粘脓样或柿子样,肠壁上有溃疡状坏死灶,肠内充满泡沫样液体。也可见肝脾肿大,蛋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与输卵管炎。最严重的表现为纤维素性的心包炎、肝周炎与腹膜炎。
5
用法与用量
混饮:本品每瓶mL兑水-斤,集中饮用,连用3-5天。
6
临床使用建议
1、雏禽开口使用:用完开口后,第五天或第六天使用,配合复合VB/肥大金油预防雏鸡腹泻、过料、细长蚯蚓粪便,配合雏鸡控料,有效预防腺肌胃炎。每瓶兑水-斤水。
2、治疗腺胃炎、肌胃炎等,9-12天使用,每瓶兑斤水配合安苄青霉素或复方阿莫西林,疗效持久彻底。
3、治疗肉鸡17--20天高发的肠炎、肠毒综合征,配合新霉素/地可珠利使用,每瓶兑水斤。
4、治疗肉鸡后期30天左右,由于禽肠道湿热下痢,夏季高温高湿造成的减料,后期因病毒发热造成的采食量减少等症状,每瓶兑水--斤,配合安苄或者阿莫西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恢复饮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5、蛋鸡产蛋期配合肠健治疗蛋鸡因湿热环境引起的所有肠道疾病。
6、治疗夏季肉鸭翻个、瘫痪,湿热下痢,不明原因降料,每瓶斤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